心之初LOGO
18971089239  洪山校区 18802760731  新洲校区 18971236713  阳逻校区

咨询报名

联系人:曾老师

电 话:18971089239

联系人:王老师

电 话:18971236713

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报名

武汉儿童教育康复训练机构:关注特殊儿童自信心的培养

更新时间:2022-12-02 08:14:22 来源:本站作者:心之初

特殊儿童自信心培养处理方法:由于种种原因,特殊儿童的自信心开展受到了阻碍,影响了他们其他能力的开展和融入社会的进程。

特殊儿童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因素,导致身心开展与正常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语言能力、运动能力、认知水平、生活自理能力等一系列功能开展缺乏。这些差异给特殊儿童带来生活学习上的不便,并进一步阻碍他们融入社会,影响他们自信心的建立。缺乏自信阻碍了特殊儿童学习和开展新的功能,给特殊儿童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帮助特殊儿童建立自信心,使他们自尊、自强、自立,是特殊儿童康复中的重要环节,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微信图片_20220601161509_副本_副本_副本.jpg

一、导致特殊儿童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分析

1.开展水平的限制

幼儿自身的开展水平是建立自信的根底。很多特殊儿童从小就意识到“我和别人长的不同”“我的想法和别人不一样”“我的动作和别人不一样”,这容易使他们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被孤立,从而打击他们的自信心,造成行为退缩。随着特殊儿童年龄的增长、自我认识水平的提高,心理的日趋成熟,这种情况会更加严重,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我是不一样的",而对特殊儿童而言,“不一样”或许就意味着“不正常”“愚蠢”。自我评价低成了他们缺乏自信最主要的原因。

2.缺乏真正的成功体验

个体主要通过亲身经历获得关于自身能力的认识,因此体验成功对于建立自信非常重要。经常获得成功经验的孩子对自己的能力显得十分自信,而反复失败那么会降低孩子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活动中显得被动、退缩,不愿去尝试完成新的任务。特殊儿童由于受限于各种功能障碍,活动范围和活动内容都十分有限,尤其缺乏参与社会活动的经验,更缺乏尝试完成新任务的时机,因而很少有成功的体验,这造成了特殊儿童缺乏自信,不敢尝试新事物,不敢接触社会。

3.家庭因素

相当一局部特殊儿童家长对孩子心存内疚,试图用各种方式进行补偿,凡事包办,过度溺爱。这样的孩子在家里得不到任何实践锻炼的时机,没有能够开展出足够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没有和社会接触的经验,他们一旦和同龄的正常儿童交往,就会陷入劣势,导致自我评价过低,难以建立自信。还有一些家长始终不能接受孩子异于常人的现实,不愿意配合学校开展特殊教育,常常否认、批评孩子,或干脆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长期处于这种缺少接纳、关爱的环境,不利于特殊儿童接受自己,接受现实,难以建立自信。

4.社会因素

儿童所处的社会环境对自信心的建立至关重要。从社会活动范围来看,由于不能和正常儿童一样充分接触社会,特殊儿童普遍缺乏与家庭成员以外人群的交往时机。对于特殊儿童来说,常接触的社会环境仅限干学校、医院和社区,有限的活动范围使他们无法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性,阻碍了自信心的提高。

微信图片_202207211855366_副本.jpg

二、如何培养特殊儿童的自信心

1.帮助特殊儿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自信心是有能力和被爱的感受的结合,对于儿童来说,“能力”更多的表现为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即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是一个人所具备最根本的生存和生活技能,具备正常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儿童建立自信的必要条件。特殊儿童由于认知水平、运动功能以及其他功能的缺陷,生活自理能力往往较差,再加上家长的补偿心理,对孩子过度满足,容易造成特殊儿童依赖性强的特点。这使特殊儿童惧怕独立,不利于融入社会。因此对于特殊儿童来说,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即独立性的提高对于建立自信心至关重要。

在训练生活自理能力的同时要注意针对各类型特殊儿童的特点,如精神发育迟滞儿童要注意其认知能力、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脑瘫儿童应注意配合手部精细动作的训练,孤独症儿童要侧重提高沟通能力,多动症儿童要注意其专注力的培等。

2.提供特殊儿童有挑战的任务

儿童是通过完成困难的任务来获得自信的,当他们能够解决棘手的问题,获得足够的成功体验,而不是重复的完成某项简单任务并获得表扬时,就能获得自信。但是特殊儿童的家长和教育者往往出于保护的目的,仅仅要求他们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以让他们自我感觉良好。老师们会说“做的很好”,并且给他们总分值,但是事实上很多特殊儿童知道他们在做简单的事情。也许他们会获得短暂的满足,但是不会产生真正的自信,这对他们拥有解决生活问题的信心没有多少帮助,当他们遇到直正的生活挑战时,会立刻跌入谷底。因此,要仔细评估提供应特殊儿童的作业或任务的难易程度,让孩子接受有挑战的任务,而不是给一个没有难度的任务,并在孩子轻松完成之后随意的表扬。当他们通过努力克服了困难,挑战并提高了自己的能力,才能真正增强自信。

在提供应特殊儿童恰当的任务同时,也要进行客观的表扬。老师和家长要细致观察孩子的行为,对正确的、恰当的行为给予表扬,做到客观、具体,让孩子明白他为什么获得表扬,他取得了什么进步。

3.无条件的接受孩子

感受被爱是儿童建立自信至关重要的前提,对于特殊儿童尤其如此。相对于其他人而言,父母的态度是孩子最为敏感和在意的。特殊儿童的父母在得知孩子存在某种缺陷时往往难以接受,之后又容易产生补偿或拒绝的心态。这些微妙的变化一旦被特殊儿童发觉,就会对他们的心理开展产生影响。因此特殊儿童的家长要学会接受孩子,并且是无条件的。无条件的接受能够使特殊儿童感受到被爱,能够帮助父母给予孩子客观的评价及合理的预期使父母及特殊儿童双方都能客观的面对现实。这对特殊儿童产生正确的自我评价以及良好的自信都是大有裨益的。

老师是除了父母以外最容易对儿童产生影响的人。作为特殊儿童的老师,在教授必要的生活技能和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要尊重孩子、鼓励孩子,采用恰当的教育形式,在赏识的同时给予客观的评价,承认差异,使特殊儿童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

4.让特殊儿童面对真实的社会

既然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社会环境,让所有人都用恰当的态度对待特殊儿童,那么我们至少可以把社会本来的面貌告诉孩子。大部分家长和教师会向特殊儿童描绘一个平安、幸福、没有危险、没有竞争的童话世界,这样的孩子一旦离开保护单独面对社会,容易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不知道如何面对周遭异样的眼光,不知道怎么处理社会中正常存在的竞争,更不会调整自己的消极情绪,从而产生一系列心理行为问题,影响自信的开展。还有一些成人那么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在特殊儿童面前夸大社会的阴暗面,强调他们今后有可能面对的困难和痛苦。当特殊儿童还没有对自身以及社会产生正常的认知时,这样的描述无疑。会打击他们适应社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自信的建立。过度美化或丑化都不能让特殊儿童认识真实的社会,让孩子面对真相意味着既不要把社会描绘的无限美好没有危险,也不要夸张的渲染丑恶的一面,只有客观具体的展现社会中的人和事,才能帮助特殊儿童确立自己的位置,找到自信。

微信图片_202207061815283_副本.jpg

三、结语

自信是推动儿童成长至关重要的动力,即便是特殊儿童也不例外。我们在关心特殊儿童各项生理功能开展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心理开展的问题。帮助特殊儿童减少自卑、开展自信,更好的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刘翠,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U].中国校外教育,2021

【2】乌兰图雅.关于儿童自信心培养的研究[U].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

图片来源:武汉市心之初特殊教育学校